放线、定植、浇水、培土……6月23日,浚县白寺镇靳庄村芦笋基地里,驻村帮扶工作队、村干部和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历时5天奋战,4万余株翠绿的芦笋苗在这片20亩的土地上稳稳“扎根”,这标志着鹤壁市纪委监委结对帮扶靳庄村推动的首个特色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这是我们驻村后点燃的‘第一把产业火’!”鹤壁市纪委监委派驻靳庄村第一书记龚双军介绍。为蹚出强村富民新路,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经深入考察,选定发展芦笋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总投资约6.5万元。“按当前行情,明年村集体增收预计超10万元!”龚双军信心十足。
产业振兴是驻村帮扶的重中之重,鹤壁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的要求,结合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精准派驻龚双军任职驻村第一书记。鹤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卫东4月深入靳庄村调研,要求驻村工作要“筑牢防返贫底线,狠抓产业项目,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我们在帮助靳庄村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特色产业项目发展。”龚双军表示,目前芦笋基地还吸纳了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监测户和一部分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们靳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每亩地700元的流转费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并与河南禾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芦笋由该公司直接收购。”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靳兰说。
“种植芦笋干一天能挣60元的工钱,不用出远门,能顾住一家的吃喝。”靳庄村监测户胡运芝表示。
产业兴村的脚步不停歇。“村集体带头种植芦笋,也作为村庄发展产业的‘试验田’,等见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乡亲们看到‘钱景’,我们再引导大家伙儿一起种,拓宽致富路!”靳兰展望道。
工作队已锁定新目标,下一步还将盘活村内30亩闲置坑塘,发展规模化鱼虾养殖。“我们正全力争取项目资金,让‘坑塘变鱼塘’的惠民工程尽快实施,为靳庄振兴再添一把火。” 龚双军表示。
从扎根的芦笋到待活的坑塘,一幅产业更旺、村庄更美、村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靳庄大地生动铺展。(李萌萌 袁鹏)
上传|康文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