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绿叶缀藤架,田园新景展丰年。走进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大徐村小吊瓜种植基地,翠绿的藤蔓间垂挂着金灿灿的果实,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采摘装箱,运输车辆往来如梭,一幅“甜蜜产业”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天一亮,我们就开始忙活,一上午能摘2000多斤。除去裂口的、畸形的,最后能装车1600多斤。一斤西瓜卖一块八,一天就能卖两三千块钱。”大徐村西瓜种植户徐红超指着身后的大棚,向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道,村里提供瓜苗和技术指导,西瓜不愁销路,群众都乐意干。
小产业撬动大民生,特色种植铺就振兴路。近年来,召陵区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列入日常监督重点,聚焦大徐村等7个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村一策”监督台账。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围绕惠农资金落实、职能部门履职等,对全区24个涉农项目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监督。
该区纪委监委坚持监督跟着乡村产业发展走,重点针对产业较多、项目较多的部门和乡镇开展监督检查,做到政策规定清、资金来源清、管理部门职责权限清、受益对象清。督促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直插产业发展“第一线”,扭住资金和项目两个重点加强督查,通过清查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参与产业项目验收、走访产业种养殖农户等方式,严防在该领域截留挪用、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
“我们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对全区农业产业资金实行线上动态监测。”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监督模式,既查种植补贴发放的“最后一公里”,又看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的“最初一环节”,着力整治套取补贴、虚报面积等问题,护好特色产业“钱袋子”。(雷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