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水鉴:一组流动的廉洁史诗
发布时间: 2025-08-06 08:00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道德经》中如是说。水,通常表现为液体,无形无色无味,至柔至刚至洁,润泽万物而悄无声息,呈现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

从时间上看,水的诞生远早于人类。在亿万年的蜿蜒流动中,它一边顺流直下,挥动时光之刀雕刻出大地轮廓;一边悄悄催化,逐渐衍生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群落。在此过程中,水也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精神品格。

一汪清泉,不仅是无数的H2O分子组合,更像是一组流动的廉洁诗歌。它从古流淌至今,一直川流不息、绵延不绝。

上古时期,黄河泛滥。大禹奉命治水,栉风沐雨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水因公忘私。当这位拼命三郎采取疏导之法后,方驯服了桀骜不驯的滔天洪水。据说,大禹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一条腿不幸罹患“偏枯之症”(偏瘫),僵直发硬。他坐下休息时,需将患病之腿搭在另一条健康的腿上。这种姿势被巫师模仿,称作“禹步”。至秦朝,李冰和次子李二郎采用大禹治水之法,共筑都江堰,消弭了水患。其治水功绩被人牢记在心,人们比照大禹的坐姿,为李二郎塑造雕像。后来,人们形象地称这种姿势为“二郎腿”。无论大禹治水还是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都是大公无私的生动实践,被人们代代相传,留下了一首又一首治水廉歌。

先秦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发出了时代最强音,为人们吟唱一曲别样的廉洁之歌。他在《招魂》中心有不甘地独白:“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其“无心插柳”之举,倒成了“廉洁”的最早出处。其后,他又在《卜居》中坚称:“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东汉时期,大学者王逸提笔为“廉洁”作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接受他人财物,不让自己的清白受到污染,这便是廉洁本义,而屈原则用其一生,为此注解。

当子兰、靳尚之流小人得志之时,楚国政坛被乌烟瘴气所环绕。面对污浊困境,屈原选择的不是与其随波逐流、沆瀣一气,而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水守节明志。果然,屈原被迫远离政治中心,被逼到汨罗江畔。最终,他满怀失望之情,抱着巨石自沉江中,任凭浊流环绕,自守其洁而不移其志。屈原选择以死抗争的方式,完成了对廉洁信仰的终极诠释。《离骚》中有其真情告白:“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作为楚辞之绝唱,这部作品恰如一份极具分量的政治遗言,更似一份情真意切的廉政宣言。

屈原为廉政呐喊,并将其内化为信仰,刻进了骨子里,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品格,为我们树立一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廉洁丰碑。后来,汨罗江和端午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逐渐变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和节日概念,而是一把衡量父母官品行的尺子——每当世上出现贪腐行为,人们总会想起那个敢于问天询地、不甘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形象。

汉代时期,召信臣、杜诗是当朝政坛两位耀眼的政治明星,他们挥舞着勤廉两支笔,合著一首回荡千年的廉政史诗。任职上蔡、南阳以来,两位长官秉持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原则,爱民如子,躬勤劝农,兴修水利,造福人民。杜诗还发明了排水利器——水排,巧妙利用自然之力,“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大大减轻了体力消耗,提高了百姓收益。面对不朽功绩,两地人民皆高度赞扬:“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此后,守廉如玉的召信臣、杜诗,逐渐成为地方官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父母官也成了地方好官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大江南北还流传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

今天,上蔡的召店(今邵店)、杜诗公园、南阳的信臣路、杜诗路及南阳府衙等,都还在诉说着“父母官”的廉洁故事。两地人民至今还心存感恩,并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们。

北宋时期,又诞生一位治水能臣——苏东坡。大家对其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的标签耳熟能详,但对其水利专家的身份却知之甚少。实际上,苏东坡的治水伟业与其他事业一样,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2019年,在水利部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榜中,苏轼赫然在列。当年苏轼主持的“苏堤”“苏公桥”等治水工程,是杭州西湖风景区代表性名胜古迹,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然而,当游人惬意地漫步在杭州“苏堤”,欣赏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旖旎风光之时,几乎想不到的是,九百多年前,千里之外的徐州城同样修建了一座“苏堤”,至今仍深刻在当地人的记忆中。

在徐州任知州期间,苏东坡也曾主持治水,留下美谈。有一年,流经这座城市的黄河突然决口,洪水泛滥,围困徐州,致“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城中百姓,心急如焚,几欲先走。此时,作为一城之主的苏东坡来到大家中间,为人们鼓舞士气。只见他临危不惧,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他一边耐心安抚百姓振作起来,一边有序组织民众抗洪抢险,并亲自操持工具,与民众一起奋战在修堤筑坝第一线,甚至“庐于城上,过家不入”。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动了当地百姓。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化解洪水危机,转危为安。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苏东坡如是说,也如是做。因此,他在徐州带领百姓修建的堤坝,也被冠名“苏堤”。如今,此“苏堤”虽难觅踪迹,但“苏堤路”路牌和“黄河故道”的历史遗迹,还在昭示着苏轼当年治水的勤廉作风,成为廉政文化中不朽的精神参照。

明朝时期,出现一位名垂青史的著名廉官——海瑞。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治水能臣。正因他的治水智慧,才形成了如今的大上海。因此,人们赋予海瑞“海青天”的同时,还形象地称他“海龙王”,以此来感念其清正廉洁和治水能力。

话说1569年6月,正值赤日炎炎的季夏时节。这天,太湖上空还在下着倾盆大雨,一叶扁舟穿梭在烟雨迷蒙的湖面,船上载的正是五十六岁的海瑞。此刻,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他还在赴任应天府的路上。沿途所见所闻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受灾惨状令人不寒而栗——被洪水冲毁的家当漂浮河面,湍急的湖水裹挟着淹死的家畜奔流而下,堤岸挤满了逃难的灾民。目睹如此“人间炼狱”,海瑞痛心疾首,发誓一定要治理好水患,还苏杭百姓“人间天堂”的美好生活。

通过躬身调研,海瑞找到了水灾病根——水利设施荒废,导致太湖出海通道吴淞江堵塞而失能,水流倒灌,致使洪水肆虐。此时,海大人化身一位妙手回春的医生,对症下药,开出一纸“束水攻沙”的处方,通过缩窄改深江面增加水流冲击力,以此冲走淤积泥沙。事实证明,海大人的药效显著,很快治住了水患。

治水期间,海瑞秉公办事。他亲力亲为筹集粮款,并通过“以工代赈”的办法解决灾民的衣食住行。为避免工程款项遭人侵吞,他采取两个有效措施,一方面打击非法行为,严惩不法官吏;一方面“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摸索一钱”。为改善官场政治生态,海瑞赴任伊始就与所辖官署“约法三章”:巡抚出巡,各地不准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工作餐标准为纹银二至三钱,蜡烛柴火等开支列支其中;伙食标准不得超标,不得供应鹅与黄酒。正是海大人以上率下,并刚性约束官署,方一改过去的奢靡浪费之风,让官方逐渐赢取信任,使水患的成功治理得以顺理成章。

让“海龙王”意想不到的是,当年由他亲手疏浚的吴淞江故道,如今化身美丽的苏州河,给两岸人民绘就一幅安静祥和的新画卷;而他躬身拓宽的黄浦江,一直在静静流淌,目睹上海这座城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渔村化为一座“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大都市。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治水目光开始聚焦长江三峡。1993年9月27日,这是一个值得全国人民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三峡总公司挂牌成立,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三峡工程终于提上日程。从孙中山先生到毛泽东主席,再到新时期的三峡人,几代人的梦想终于成真。

但是,这项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特别巨大、建设周期长、参与者众多,修建过程中,管理者稍有不慎,不仅会让“大国重器”深受其害,还可能会把一批批领导干部拉下水去。公司成立不到两个月,高层就谋划了“工程要上去,干部不能倒下去”的双重目标,并提出“两坝同筑”建设理念,在行动上构筑好工程大坝的同时,也要在思想上构筑好廉洁大坝。据此,《廉政建设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廉政责任跟踪卡》《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书》《关于企业员工廉洁从业的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应运而生,形成了完善的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峡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开工以来,一代代三峡人,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实现了“工程大坝”和“廉洁大坝”良性双向奔赴,既保护了三峡干部,又造福了沿线百姓,并惠及全国人民。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治水廉者如明珠闪耀其中,不胜枚举。以上所列,不过撷取浪花数朵而已。

近年来,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一座水文化名城正在蓬勃兴起。在这座城市,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由她牵头成立了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水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搭建了一座跨越学科的桥梁,誓要开出廉洁文化与水文化相结合的并蒂莲花。如今,该中心逐步站稳脚跟,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并取得累累硕果。

水是生命之源,廉是政治之本。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两坝同筑”的三峡人,从勠力治水的千年实践到水文化廉文化的融合研究,在这跨越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儿女与水共舞,既铸就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史诗,也书写了一首清正廉洁的动人篇章。

在这组流动的廉洁史诗中,一汪水构成了一个个方寸世界,一则则故事折射出一道道廉洁光辉。当人们临水相照,照见的不仅是面庞,更是灵魂的清澈与否;当人们以水为师,汲取的不仅是水文知识,更是“上善若水”的从政之道。

今天,我们阔步前行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有理由相信人们还能继续守住如水般的本真,始终保持清澈如初,创作新的流动廉洁诗歌,朝着大海的方向,一路高唱凯歌,“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南阳理工学院 孟健强)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