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濮阳市华龙区玉兰社区,春风裹着暖阳在楼宇间流转。玉兰社区西门广场的石材圆桌旁,老人们捧着热茶笑谈,孩子们在新绿的树芽下追逐嬉闹……这幅生机勃勃的社区图景背后,体现着该区纪委监委强化监督促进基层治理提升的成效。
“要不是孙主任盯着,我家房顶还不知道要漏到什么时候。”提起社区“廉情联络员”孙立涛,住在玉兰社区12号楼的李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雨季,玉兰社区多户居民反映存在房屋漏水的问题,但维修资金审批流程复杂,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该区纪委监委第二乡镇纪检监察室主任孙立涛在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展开深入了解,发现相关职能部门个别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该区纪委监委立即约谈相关人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三方会商”机制,仅用两周就完成了11栋楼楼顶防水改造。
这样的监督场景在玉兰社区已成常态。该区纪委监委创新建立“廉情联络员”制度,选派业务骨干常驻社区,既当“监督员”又当“协调员”,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社区事务,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延伸基层监督触角,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孙立涛就是一名“廉情联络员”,通过每周参加社区会议,监督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流程;通过走访居民收集问题,建立“廉情台账”跟踪督办。在他的推动下,玉兰社区创新实施“1+3+N”监督模式,即1个廉情联络站统筹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力量,N名网格监督员覆盖72个微网格,形成立体化监督网络,及时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诉求,监督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以前觉得纪委管的都是大事,没想到对社区小事也这么关注……”在“玉兰之声”广播站里,居民张大姐说道。该区纪委监委还指导各社区因地制宜开设“清廉广角”栏目,既曝光作风问题又宣传惠民政策,让监督惠及民生,让幸福直达民心。(岳元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