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组织大家开会,第一是为我们村考上大学的准大学生发放助学金,鼓励各位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其次,也想借机会给各位老少爷们再说一下办宴席的相关政策,希望大家一起为‘移风易俗’工作增添新力量。”正值开学季,一场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安陵镇南街社区举行。
安陵镇南街社区是鄢陵县移风易俗建设示范镇村之一,进入8月中旬以来,安陵镇多个村(社区)巧借发放助学金的“东风”,组织准大学生在一起聊政策、拉家常,谈“风尚”,积极动员这批准大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并现场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
这样的基层新风尚,得益于鄢陵县纪委监委今年以来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的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而在这之前,社区里的老百姓提起办红白事都苦不堪言。
“各位代表,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一是征求大家的意见,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把宴席操办的具体要求写入到村规民约当中,二是要商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的事宜......”为了杜绝陈规陋习,南街社区村支部书记组织大家召开会议商议红白喜事具体事宜。
聚焦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安陵镇纪委督促各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各村红白理事会立足村情民意,组织村民代表修订村民公约,不仅将红白事酒席桌数、宴席烟酒招待标准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带动村民们自觉遵守。广大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并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邀请村里有威望、办事公正的“能人”抓好这项工作。并引导各村常态化开展“倡导婚丧简办、破除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最美廉洁家庭”等群众性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移风易俗的渗透力和传播度,有力净化了乡村风气习俗。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家宴,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同样开心、喜庆!”
聊起前些日子给大孙子办的满月酒,居民李民满是感慨,与以往家家户户大摆宴席、大放烟花鞭炮的场面相比,李民家的满月酒显得有些“宁静清新”。但在李民看来,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没有了爱面子的死扛硬顶,没有了互相攀比,办事成本也降低了,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也正是这份与众不同,仿若一股清风,吹拂进南张坊村的家家户户。
“我家儿子现在跟着村里面的几个年轻人在外地打工,一个月可以挣5000多元,有些没有出去的也都在家做些小,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勤快,一个比一个能干......”
“以前没事的时候,我爱打点小麻将,现在村里面业余活动多了,等吃了晚饭凉快些,我们都要来广场跳舞,这里可热闹了!”说起新变化,村民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以安陵镇娜姐社区为示范带动,在相互影响下,不只安陵镇,如今,全县村村建设乡风文明文化场所、户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人人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现象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蔚蓝的天空、干净整洁的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幸福与祥和的“新风尚”。(潘琦)